日前,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宣布,自6月13日起将不再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外汇和贵金属交易。在股票和货币市场以及标准化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也不再使用以美元和欧元结算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另外,俄罗斯央行宣布人民币将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外币,人民币/卢布汇率将成为其他货币的设定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徐坡岭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此举是俄罗斯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去美元化的重要政策步骤,同时,也会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资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12日,美国宣布扩大对俄制裁,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及其下设的国家结算存管公司和国家清算中心等被列入制裁名单。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持续下降,俄罗斯方面表示,这是贸易流向东方,以及结算货币转向卢布、人民币和其他友好国家货币的结果。
徐坡岭认为,随着俄罗斯完成贸易领域结算的去美元化,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对美元和欧元等所谓“有毒”货币的依赖在大幅度降低。
他进一步表示,莫斯科交易所从6月13日起不再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外汇和贵金属交易,是俄罗斯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去美元化的重要政策步骤。
据俄罗斯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市场风险评估显示,人民币在俄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持续增长。5月,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结构中的占比再次创下新高,达到53.6%。与此同时,交易所上欧美等不友好国家货币的份额下降了0.2个百分点,至45.9%。在场外市场上欧美等不友好国家货币的份额下降了1.7个百分点,至55.4%。
徐坡岭指出,人民币在俄罗斯的对外经贸活动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外币,在俄罗斯的国际贸易结算、储备货币和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基金的投资资产中,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和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货币都已经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说,一国选择哪种货币作为本国国际经贸活动的关键国际货币,主要取决于这种货币的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
同时,专家指出,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货币没有局限性。徐坡岭表示,最主要的局限性就是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海外供给规模还不够大,持有人民币进行风险对冲和金融投资的便利性还不如持有美元。但他认为,对俄罗斯而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选择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货币仍然是最优的。
2004年,中国开始推动货币国际化。据报道,2023年,其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1月的1.9%上升到10月的3.6%。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称,以人民币计价的经常账户交易大幅增加。近30%的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是以人民币进行的。
此外,中国拥有自己成型的国际支付系统(Cips),中国政府还引入了其他重要工具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如中国人民银行累计与超过40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政府还加大力度建立人民币清算中心,以增加人民币在海外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