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聶曉陽
春節前夕,擁有400多年歷史的馬尼拉中國城燈光璀璨。一棵象徵繁榮的“搖錢樹”在人們的歡呼聲中被點亮,拉開了菲律濱慶祝蛇年春節的序幕。絢麗的燈飾交織在歷史悠久的街巷中,散發出濃濃的年味。
記者在馬尼拉街頭巷尾看到,各大商場和公司在春節來臨之際都開始懸掛紅燈籠、張貼各種吉祥裝飾,“恭喜發財”等新春祝福成為社交媒體熱詞,也是人們的口頭問候語,許多菲律濱人還特意穿上紅色衣服以示吉慶。
2012年,菲律濱首次將春節宣佈為節假日。據馬尼拉市政府一位官員介紹,春節已經成為當地僅次於聖誕和新年的第三大節日,除點亮“搖錢樹”的儀式外,馬尼拉市還將舉行“春節倒計時”“新春大遊行”等慶祝活動。
正如中國駐菲律濱大使黃溪連近日在新春招待會上所說,隨著時代發展,春節正從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年”正升級為“世界年”。
馬尼拉人湧入中國城感受新春氣氛,最受歡迎的活動是舞獅表演。當地人相信,這些兇猛又可愛的獅子能帶來好運。每當舞獅隊伍經過,民眾都會發紅包讓獅子“吃飽喝足”,希望來年好運連連。
菲律濱民眾表示春節充滿象徵意義:家庭與團聚、財富與繁榮、祝福與圓滿。當地一個華人團體負責人說,春節活動熱體現了“對人類共同價值觀的認可”,這一節日所蘊含的團結和繁榮主題“超越了文化和地理界線”。
馬尼拉人會告訴孩子盡量不要在春節期間贈送鐘錶,因為這“不吉利”。在菲律濱的春節習俗中,年底前還清債務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將不良的財務留在過去,迎來更美好的未來。不少菲律濱人會給孩子發紅包,以祈求他們一年四季安全和健康。菲律濱人還會在春節當天將飯碗和盛水容器裝滿,打開所有的門、窗、櫥櫃和抽屜以“迎好運”。
菲律濱人也會在農曆除夕夜吃團圓飯,端上桌的菜肴至少應有八個,因為他們相信八象徵著“發財”。春節期間,菲律濱人還隨時會在客廳擺上各種圓形水果,如菠蘿、橘子、蘋果等,寓意“團圓”和“圓滿”,體現對來年的美好祝願。春節期間,當地民眾的餐桌也往往“中菲混搭”,既有中國特色的餃子和年糕,也有菲律濱特色的烤乳豬和牛肉湯。
對菲律濱人來說,年夜飯最受歡迎的食物無疑是“糯米糕”。這種食品一般僅在春節前後出售,由於非常黏稠香甜,菲律濱人認為這象徵著一家人的團結和甜蜜。菲律濱人還向華人學會了製作春卷和餃子並加到年夜飯中,他們認為這些食物“看起來像金條和錢袋”,代表財富和好運。
春節到來之際,菲律濱大大小小數百個華僑華人社團和機構,從北部呂宋島的紅奚禮示大學孔子學院到南部棉蘭老島的北樹里爻省孫逸仙小學,先後舉辦很多文藝活動,都吸引了不少人參加。春節文化將不同背景的人群團結在一起,共同感受節日的溫暖和祝福。
春節的文化內涵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菲律濱年輕人。對他們來說,春節不僅是重要節日,也是將菲律濱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交融的機遇。近年來,菲律濱春節習俗中多了一個有趣的活動,即“新春划船”。當地年輕人通過引入菲律濱特色的模擬划船活動,表達對未來一年的乘風破浪、抵達成功彼岸的希望與祝願。
在菲律濱,春節也意味著巨大商機。菲律濱各大城市的商家紛紛借助春節帶來的消費熱潮,推出相關商品和服務,如春節折扣、特色產品、主題活動等,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參與。
記者的一位當地鄰居說,菲律濱人對春節活動的熱衷凸顯了中國文化在當地的影響力。她說,越來越多的各國民眾加入慶祝和體驗春節的行列,這不僅是世界文明交融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為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