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齐琪、罗沙)最高人民法院21日发布了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庆姐弟坠亡案、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审员和3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从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等层面对案件事实、刑罚适用进行分析判断,用群众的朴素良知校准司法的专业天平,严厉惩处突破人伦底线的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介绍,近年来,各地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社情民意、长于事实认定的优势,实行了三人合议庭、七人合议庭两种审判组织模式,将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以及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纳入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自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
“一大批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司法领域人民民主持续扩大,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李成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