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对外宣布,没收北柳府的一大片林地。
这块地到底有多大?大约有222个足球场那么大,面积相当可观。
官方给出的没收理由是:这片土地虽然名义上是由一家泰国公司购得,实则背后是中国资本在操盘。买地的目的很简单——砍伐森林,开辟榴莲园。
事实上,这片地的三分之一已经被开发成了榴莲园,剩下的部分也已经开好了供水、供电,甚至连办公楼都建起来了,万事俱备,结果政府一声令下,地直接被没收,项目全线停摆。
这下,中国老板不光投资打了水漂,还有可能面临法律追责。更惨的是,连卖地给他们的泰国农民也被连坐,面临政府起诉,终身失去获取政府分配土地的资格。
当地方政府甚至放话说:这次土地交易可能涉及到“权势人物”的干预,甚至连当地村长都可能是被威胁的对象。
这下问题可大了。
泰国政府表态: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绝不让外国资本毁掉泰国的森林资源。
与此同时,尖竹汶府也爆出类似案件,泰国国家森林保护区内突然冒出了一块400莱(约960亩)的榴莲种植园和香蕉园。执法人员一查,这片地竟然也属于外国资本,疑似又是中国人通过泰国公司代持,偷偷购地搞农业开发。
要知道,这块地原本2003年就被正式划入国家森林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农业开发。但现场不仅有榴莲树,还有混凝土道路、电线杆等基础设施,显示这些项目已经运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政府突击检查时,管理人员和工人全都消失了,像是提前收到了风声。
泰国林业厅官员表示:近几年来,东部地区非法占地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外国资本,尤其是中国资本,正通过本地人代持的方式暗中持有土地。
泰国政府对此的态度非常明确:严查到底,确保国家森林资源不被非法占用。
这事儿为什么闹这么大?
泰国本地媒体立刻跟进报道,各种声音四起:
产业保护、环境保护、反腐败、国家安全……事情越闹越大,到最后,甚至有人喊出了“数十年后,泰国恐怕再无本土榴莲,亦无可供遮阴的树林”这样的悲情论调。
中国资本如何一步步在泰国榴莲产业站稳?
十几年前,中国市场对榴莲的需求开始爆发,成为全球第一大榴莲消费国,中国包揽了泰国90%以上的出口榴莲。那时候,市场上的流行语是:“马云一下单,泰国人就没榴莲吃了。”
后来,中国老板们发现中间商太赚钱,开始直接对接泰国果农,跳过经销商,榴莲在泰国树上还没成熟,就已经被中国资本提前锁单。
再后来,干脆自己上。中国人通过泰国公司承包榴莲园,雇佣泰国果农,自己种、自己摘、自己卖,掌控整个产业链。
从种植到包装、运输、销售、推广,泰国榴莲产业越来越多地落入中国资本之手。
但这还不够,为了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榴莲需求,一些中国资本开始在泰国寻找新的土地,直接开垦新的榴莲园。
这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为什么这次“榴莲园暴雷”不可避免?
从法律上讲,外国人不能直接拥有泰国土地,这和泰国的公寓房产政策一样,只能通过泰国公司代持。
但问题是,泰国的土地政策本身就很混乱,特别是林地、农业用地的产权更是一团浆糊。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你买地的时候一切合法合规,但过几年突然政府改了政策,你的地就不合法了,直接没收,合同变成废纸一张。
中国资本这次踩雷,就是因为这种土地混乱的问题被媒体放大,再加上泰国舆论对外资控场本土产业的天然反感,最终酿成了这一轮针对中国榴莲资本的围剿。
总之想在泰国种榴莲?小心为上!
泰国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绝不能没有榴莲。
泰国唯一一个远超中国、还能赚中国人钱的优势产业,如果都被中国资本控场,泰国人心理上能接受吗?
答案很明显,不能。
这次的榴莲园风波,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积怨已久的情绪爆发。
对有意在泰国投资榴莲园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泰国的榴莲香飘万里,但想在这里赚钱,还是要掂量掂量,千万别一脚踩进雷区,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