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典型“裸聊敲诈”案例揭示出网络交友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江苏企业员工张先生在上海出差期间,不慎陷入一起精心策划的网络骗局,在短短12小时内被迫向对方转账13次,共计4万多元。案件最终牵出一个境外电诈团伙,警方跨省追查,成功抓捕13名嫌疑人。
案件发生在一个深夜,张先生在一款交友平台上遇到一名自称“长相甜美”的女网友。对方迅速提出添加社交账号,并主动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不久后,这名女子向张先生发送了一段不雅视频,并诱导其打开摄像头参与裸聊。出于信任与好奇,张先生未加警惕地照做了。
第二天,对方再度联系张先生,谎称自己在一款直播平台上活动,邀请他下载链接并输入邀请码。张先生照做后,却发现软件内空无一物。几分钟后,一段包含他裸聊内容的视频出现在手机上。随之而来的是勒索要求:支付2000元“封口费”,否则将视频群发至通讯录中所有联系人,并附上了他通讯录的截图。
面对威胁,张先生不堪压力选择转账。但这仅是开端,对方随即变本加厉,陆续提出更多金钱要求,单次索要金额高达2万元,还诱导其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支付。最终,在转账13次、损失超4万元后,张先生意识到自己已深陷骗局,果断报警求助。
上海铁路公安局徐州公安处接警后,展开追踪调查,锁定涉案账户收款方位于广州的一家美甲店。随即,办案人员赶赴广州,将账户持有人刘某控制。刘某供述称,该账户由一名身在缅甸的谢某远程操控,并定期向他支付抽成。
进一步调查发现,谢某隶属于一个由李某在缅甸北部组织的电信诈骗团伙。李某投资设立诈骗场所,并组织十余人非法偷渡至当地,专门对中国境内群众实施网络敲诈。警方经过一年多的侦查,成功锁定该团伙主要成员,在多地展开统一抓捕行动,最终将包括主犯李某在内的13人缉拿归案。
警方提醒,网络交友需保持高度警惕,切勿随意分享个人隐私或进行裸聊等高风险行为。一旦遭遇威胁勒索,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避免进一步财产损失。特别是涉及通讯录、隐私影像等敏感信息的案件,更应果断应对,防止陷入不断被索赔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