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电诈集团全球扩张,谁在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
2025-5-13 11:30
头条新闻
5068


伯乐头条专讯:联合国犯罪问题办公室近日发布报告称,盘踞东南亚多年的电诈团伙开始出现在了南美与非洲部分地区。


这些来自东南亚的网络诈骗产业正在有计划的向非洲、南美洲及东欧扩张,其扩散速度远超传统跨国犯罪。

如果不加以遏制,一旦这些犯罪团伙在该地区生根发芽,对这些国家将是一场灾难

联合国犯罪问题办公室认为电诈之所以会如此扩散,根本原因是东南亚当地国家对这些团伙的打击不够彻底和有效。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年以前,电诈之所以能在东南亚部分国家肆无忌惮的发展,原因很复杂。

除了电诈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纵容和不作为。

这些犯罪集团通过强迫劳动、人口贩运等手段,在缅甸、泰国等地建立大规模诈骗园区,他们招纳了数万名员工,形成集技术开发、引流推广、洗钱为一体的成熟链条。

 


今年年初,随着东南亚执法行动的加强,该地区犯罪集团开始有计划的向监管薄弱的地区转移。

报告指出,非洲的赞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以及南美洲的贩毒组织成为新目标。

犯罪集团通过与当地非法势力合作,利用贩毒网络的洗钱渠道,快速建立据点。

网络诈骗的轻资产特性使其具备快速复制能力。诈骗集团无需跨境运输实体物资,仅需网络工具即可覆盖全球受害者。


尽管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对电诈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跨国协作的滞后性导致犯罪集团打而不死

例如,中泰联合行动虽解救部分人员,但犯罪网络仍能通过转移至老挝、格鲁吉亚等地复活

所以说,根除电诈犯罪需要制定系统性的方案,仅仅依靠局部灭火是远远不够的。


电诈能够长期生存,离不开背后巨大的利益

据不完全统计,诈骗产业每年能够产生数百亿美元利润,远超部分国家的GDP在非洲和南美部分国家,贫困才是原罪,为了混口饭吃,不少人只能无奈的选择铤而走险。贫困与落后是电诈能够在该地区生根的主因。

以非洲纳米比亚为例,目前这个国家的失业率高达33%,犯罪集团只要以高薪工作为由,就可诱骗大量的当地人参与诈骗。

当前,中泰缅区域性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去年一年,澜湄六国海鸥行动破获诈骗案件160余起,抓捕7万余人,联合行动仍然是打击的最有效手段。


如何有效打击?技术反制,从被动防御主动猎杀需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追踪系统,利用AI算法实时监测异常资金流动、可疑IP地址。同时,推动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反诈防火墙,在技术层面压缩犯罪空间。

制度革新,打破跨国执法的玻璃门
推动《联合国打击跨国犯罪公约》升级,明确跨国犯罪的管辖权与引渡规则。建立区域性执法联盟,如东盟-南美反诈协作机制,实现情报共享、联合侦查、跨境抓捕的一体化运作。


社会治理,从末端打击源头治理

堵不如疏,贫困与教育缺失历来都是犯罪扩张的温床。


解决电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当地的贫困和教育缺失问题。

国际社会应加大对脆弱国家的援助,帮助其完善反人口贩卖法律、提升教育水平、提供就业机会。

比如可以在非洲推广数字素养教育,减少民众因信息不对称而沦为诈骗帮凶的风险。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