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日电 题:中外学者:北约已无存续理由,却持续扩张 不利于全球和平
作者:陈天浩 陈彩霞 甘甜
7月9日至11日,北约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围绕此次峰会的召开,以及北约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事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邀请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昆士兰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太和智库资深研究员鲍韶山(Warwick Powell),共同展开对话。
朱锋表示,如果北约继续高调、全面地支持乌克兰,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劝和促谈,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阎学通称,随着乌克兰危机长期持续,北约成员国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有加大趋势。鲍韶山则指出,北约已在乌克兰危机中完全暴露了自身能力。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组织,北约之前没有,目前也无法实现其根本目标。
此次峰会上,北约成员国仍希望让乌克兰危机继续发展为进一步削弱、打击俄罗斯的一场“大国代理人战争”。否则,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就变成“无所作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北约内部团结,对其未来发展也会带来巨大质疑。但问题是,如果北约继续高调、全面地支持乌克兰,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劝和促谈,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组织,北约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到欧洲之外的地区打仗,支持中东的地区冲突等。北约是靠卷入战争和发动战争来生存的,此次峰会讨论的优先事项集中于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装备,进行长期战争。
在乌克兰危机当中,北约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统一的政策,取决于危机的持续时间和战场情况。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内部的分歧就会越大,战场形势上越不利,不一致的意见就越多。如果当下的局势不断发展,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只会加大,不会缩小。
本次北约峰会恰逢其成立75周年。某种程度上来说,北约比之前的规模更大,因为其吸纳了更多成员国,但与此同时,当前也是北约最脆弱的时期。过去三十多年来,北约的扩张计划一直在进行,而北约成立伊始的对手早已不复存在,实际上,北约已经没有存续的理由。然而,北约却一味扩张,并建立所谓的北约机制。由于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发起了一系列激进的倡议,北约已在乌克兰危机中完全暴露了自身能力。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组织,北约之前没有,目前也无法实现其根本目标。
如果其根本目标以及存在的意义是一种威慑,为“促进世界和平”的话,那么自2014年起就出现的乌克兰危机就表明,北约在这一点上是失败的。其军事上的失败同样彰显其组织目的如今受到严重质疑。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让北约的军事角色跨越、超越欧洲,推行打击俄罗斯甚至进一步打压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北约对亚洲事务的干涉,其实也是美国试图让北约的角色跨区域化。北约军事力量升级的背后,是美国企图让北约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的险恶用心。
美国是这场战争的受益方。它用这场危机孤立和削弱了俄罗斯,使欧洲跟中国拉大了战略距离,甚至使韩国、日本的战略距离也拉大了,它就是这场危机的最大受益者。美国的欧洲盟友却背负着沉重压力。欧洲民众普遍认为,增加军费开支已经带来了经济压力,影响了社会福利,削弱一些公共领域的投资,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军费开支增加,还会给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增添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北约是跨大西洋的地区安全机制。当前,北约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确面临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挑战和压力。新任北约秘书长最重要的,还是会继续延续北约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基本立场,重点是他能不能带来新的创造性主张,帮助启动乌克兰危机谈判进程,如何处理联盟利益和国际劝和呼声,对新任秘书长都是非常重要的挑战和考验。
我认为澳美两国的根本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参加本次北约峰会的澳方人员也表明两国关系不会产生变化。但很多澳大利亚人都对北约插足亚太安全架构持抗拒态度,但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确实同美国有着时间悠久的安全关系,这是一个矛盾点。
北约在美国的拉拢和施压下,想进一步干涉亚太地区事务,对于整个地区安全及全球的稳定都将是重大的破坏挑战和伤害。尤其,近几年来北约峰会邀请美国所谓的亚太盟友,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其目的是北约想要形成超越原同盟关系的地域限制,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体系的全球覆盖。
至于地区影响,目前看来,多边军事同盟在欧洲并没有起到维持和平的作用。而在亚洲地区,美国只有双边军事同盟,未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多边军事同盟。从1991年到现在,东亚地区有了一个“长和平”时期。当不确保多边军事同盟对维护地区和平有正面作用时,那么最好的选择是不搞多边军事同盟。有一个说法,“药方有时候比病还害人”,所以不要冒那个险。
美国正试图充分利用其战后盟友和附庸国,以扩展和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也引发了日韩两国内部的不满,因为不是所有日韩民众都希望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更何况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最近,冲绳政府和民众抗议驻日美军恶性案件就是一大佐证。在很多方面,美军在日本某些地区的持续存在已不受欢迎。
美国军队目前已遍布全球,建造了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并拥有一支能将美国军事力量辐射全球的海军部队。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军事理论一直坚持“两场战争”战略,即美国有在两片战场同时开展全面战争的军事能力。这种战略是美国安全原则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美国的安全策略认为,全世界各地都受美国安全利益的影响,而鉴于当前的乌克兰危机以及巴以冲突,美国发现自己捉襟见肘,从而在亚太地区处于军事劣势。因此,美国就伙同其战后附庸国,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以日本为例,我认为日本看到了推动日本重新军事化的机会窗口。日本不愿永远做美国的雇佣兵,日本想看看他们重新确立军事自主权的能力到底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因此,就日本来说,我认为当下有两种不同的观念——
一、日本对美军在日本日益增长军事存在抗拒。这种情况下,日本民族主义依然存在。
二、日本政府会做出极其微妙的行动,试图利用这个小小的机会窗口,在支持美国议程的名义下,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大程度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