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3岁的菲律宾冒险家托马斯·克罗玛宣布在南海发现了一组“无人居住”的“无主岛屿”,即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岛屿。克罗玛出生于菲律宾中部的薄荷岛(Bohol),父亲为西班牙裔,母亲是当地土著。他拥有一支渔船队,并且开设了一家名为“菲律宾海事学院”(Philippine Maritime Institute College)的私人海事学校。克罗玛随后制定了一个对南沙群岛进行“商业开发”的计划,准备在岛上建立罐头工厂和海鸟粪矿场,但是由于缺乏现金而没有实现。
1956年3月1日,克罗玛纠集了40人,乘渔船前往南沙群岛。菲律宾副总统加西亚(Carlos P. Garcia,次年成为总统,同样来自薄荷岛)和参议员洛伦佐·塔纳达(LorenzoTañada)设宴为其践行。这伙人于5月11日抵达南沙,宣布将太平岛、中业岛、北子岛、南子岛等9座岛屿命名为“卡拉延群岛”(Kalayaan,意为“自由之地”)。四天之后,克罗玛向外界散发了“致全世界的通知”,5月21日又专门致信菲律宾外交部长,宣告他在南海发现了“无主岛屿”。菲律宾的报纸和电台广播了此事之后,台湾当局驻菲律宾“大使”陈之迈向加西亚副总统提出抗议,通知菲方南沙群岛早已属于中国。加西亚回答说,他将召开政府会议讨论这一问题。
在海峡两岸的强硬态度下,菲律宾政府不得不有所收敛,于是宣称克罗玛探险队并未经菲律宾政府许可,属非法出境。但是克罗玛并未因此收敛,反而于5月31日宣布在南沙群岛成立“卡拉延自由领地”(Free Territory of Freedomland),以中业岛为“首都”。克罗玛在南沙群岛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台北当局的注意。6月8日,台湾海军派出太和、太仓两舰,组成“立威部队”前往南沙,指挥官是十年前参加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姚汝钰。立威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广泛侦巡南沙群岛各岛,对太平岛、南威岛及西月岛等主要岛屿尤其要重视;巡岛要尽可能绕岛一周,若发现人迹,就用旗语或灯号劝其离开;如遇“匪”或其舰艇,则“应断然击灭或俘获”;此外还要登陆诸岛,重立石碑及“国旗”等。
6月17日,菲律宾外交部长曼努埃尔·加列戈(Manuel V. Gallego)签署一份声明,抄送给菲律宾总统、副总统、参众两院议长和克罗玛。声明称菲律宾政府认为克罗玛“发现”的岛屿属于“res nullius”(拉丁文:无主之地),因此认为克罗玛的主张是合法的。在这之后不久,克罗玛试图通过一个名叫唐纳德·泰勒(唐纳德·特雷勒)的美国商人,从新西兰购买一艘退役的坦克登陆艇和几艘渔船。7月6日克罗玛宣布组建“政府”,并在其“国土”上通用菲律宾法律。
马科斯在1972年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克罗玛随后也修改了“自由领地”的“宪法”,宣布将政体变为“公国”,自任亲王。1974年8月,71岁高龄的克罗玛宣布辞去“国家元首”的头衔,将其传给约翰·德·马里维勒斯“亲王”(Prince John B deMariveles)。其草台班子成员随后宣布将“国名”改为“科洛尼亚王国”(Kingdom of Colonia)。当年11月,克罗玛被马科斯下令逮捕,并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原因是他曾经自称为(菲律宾共和国的)“海军上将”,被指控招摇撞骗。克罗玛被迫签下一份证书,以1披索的价格将其“王国”“出售”给菲律宾,以换取自己的自由。“科洛尼亚王国”的“国王”、“首相”、“议长”等人面临菲律宾方面的通缉,逃往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纳闽岛,组建了“流亡政府”。
1978年2月,菲律宾开始在中业岛上修建简易机场,并扩充南沙岛礁上的兵力。当年6月11日,马科斯签发第1596号总统法令,菲律宾非法吞并“卡拉扬群岛”,将其并入巴拉望省,但由菲律宾国防部下属的西部武装力量司令部(Armed Forces Western Command)进行军事管辖。此后菲律宾方面不断向中业岛上增派驻军,并且鼓励平民(主要是巴拉望省的渔民)上岛居住。
至于那个“科洛尼亚王国”,则早已陷入无声无息、自生自灭的状态。为了赚取收入,其“国王”约翰·德·马里维勒斯在1981年创立了只要交钱就可以加入的“耶路撒冷的圣约翰皇家主权军事和医院骑士团”(RoyalSovereign Military and Hospitaller Order of St John of Jerusalem),并将“国名”改成了“科洛尼亚圣约翰王国”(Kingdom of Colonia St John)。但是其“主权领土”只有其官方网站一隅之地。据其官网的吹嘘,该“王国”的“护照”获得了马来西亚的承认,与哥斯达黎加建立了“领事关系”,还与壳牌石油公司“签订了150亿美元的海上石油开采合同”、并在2004年“接待中石化的谈判代表”云云,虽是“槐国衣冠”,但确实也值得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