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01960784313726)]
留学人员初来乍到易成为诈骗分子针对的目标。驻泰使馆梳理了针对留学人员群体的常见诈骗套路及注意事项,请广大在泰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避免落入圈套
一、常见诈骗类型
(一)电信诈骗。这一类骗局通常以“恐吓”开头,对方冒充使馆或执法机构人员,虚构留学人员涉嫌违法犯罪事实,要求“拿钱消灾”。或采取洗脑、伪造被绑架场景、制造失联“三部曲”,攻破留学人员父母心理防线,进而获取“赎金”。
(二)包裹诈骗。对方会冒充成DHL工作人员,称有重要文件、包裹、违禁品被海关扣留,要补交高额邮资,或是套取地址信息。
(三)奖学金诈骗。对方谎称校办人员,告知受害人有一笔奖学金待领取,后续会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借机发送诈骗链接。
(四)低汇率换汇。部分学生为图方便省钱会选择通过微信私下换汇,但往往在转账后便被对方拉黑。
(五)社交媒体诈骗。对方通过抄袭社交媒体账号,冒充学生本人向家人朋友提出借钱或转账要求。
(六)求职诈骗。一是假冒中介公司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费用后将受害人删除拉黑;
二是在各大网站张贴钓鱼招聘信息,盗取应聘者的社交账号后冒充应聘者对其通讯录好友进行诈骗牟利。
二、注意事项
(一)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案需要处理,不会转接公检法机关电话进一步联系,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不会要求转账或汇款。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使用电话和社交软件等对当事人直接开展跨国侦办。
(二)如来电人要求“不要向家人和朋友透漏此事”、有可能被“遣返、逮捕、引渡”、本人和家人会遭遇“生命危险”等,即判定此为诈骗电话,请大家务必冷静,切记不要按来电人要求转账、汇款或进行其他操作。
(三)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在社交媒体和公共网络平台分享个人详情,不在未经核实的网站录入个人重要信息。
收到涉及金钱交易的请求应通过多个渠道验证真实性,不点击来路不明、不熟悉的网络链接。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直接挂掉。
如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泰国当地警方和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尽快联系本人开户行并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如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也可拨打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