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丁美洲—中国观察主任欧尔蒂斯:中国式现代化为拉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2025-7-7 07:27
环球报
1154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环球时报海外中国周暨环球南方对话·中拉关系与民意互视研讨会”举行期间,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拉丁美洲—中国观察(OLAC)主任、中国社科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巴德里西奥·科内赫罗·欧尔蒂斯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OLAC聚焦于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这为拉美关于发展的讨论带来新想法和更多可能性。

OLAC在其网站显著位置写道:“OLAC重点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对该过程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进行研究。”“我认为拉美国家尤其是阿根廷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讨论经济发展时,大多数参考模式来自西方,而这些模式更适用于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欧尔蒂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理解并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为拉美关于发展的讨论带来新想法和更多可能性,并提供关于政府和大学角色的新方案。例如,中国政府始终将发展大学和科研中心以提升国家科技能力作为政策重点。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各个机制和框架下全球南方国家间的合作。欧尔蒂斯称,目前全球南方的科研合作一体化水平不高,这需要参与“金砖+”建设的国家通过战略规划来解决。例如,成立“金砖国家科研机构”,这能为各国大学提供获取国际合作资金的渠道。

据欧尔蒂斯观察,中国的机构、大学及科技生态系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社群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正尝试将师生的兴趣与中阿合作机遇对接。目前,该校已经与中国开展了多种合作项目,“这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知,也能提升我校科研与学术项目的质量。”

“拉美需要制定详细的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与中国构建科研合作议程。”欧尔蒂斯进一步表示,拉美与中国的关系可为双方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关键在于拉美需制定与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具体合作计划。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立OLAC的初衷,是使其成为拉美领先的智库——不仅探讨阿根廷与中国的关系,更从区域战略视角构想和设计与中国的合作框架,“这是我们正在与多所拉中大学共同推进的事业”。

近些年来,中拉不断书写着命运与共的佳话。今年5月,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见证了过去10年中拉论坛从“一棵稚嫩幼苗长成挺拔大树”。在欧尔蒂斯看来,此次会议是拉中关系十年发展历程的最新里程碑,拉中关系已形成历史积淀。他特别提到,中方领导人在会议开幕式上提出的“五大工程”意义重大,对拉中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欧尔蒂斯称,团结工程能促进拉中的政治互信;发展工程侧重发展合作,加强双方经济技术协作;文明工程针对文明交流,能够促进拉中人文往来与文化联系;和平工程发出了和平倡议,和平是拉美地区的宝贵资产,而中国也长期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因此拉中应将和平政策作为关系重点;民心工程能够增强人文互联互通,包括大学与科研中心的合作成为拉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大工程不仅精准体现了双方共同利益,更构建了拉中互利共赢的清晰议程。”欧尔蒂斯说。

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3周年。谈及对双边关系的看法和展望时,欧尔蒂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53年的双边关系始终基于互信与共同利益,这种信任对推动互利合作项目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阿中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这为未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阿根廷应注重构建与中国的长期关系,而非局限于短期政治语境。

对于阿根廷乃至拉美的发展前景,欧尔蒂斯表示,一方面,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应就区域一体化展开深入讨论,比如如何以区域整体而非单个国家的身份融入世界,“拉中合作正推动这一议题,以区域形式参与全球合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拉美要明确经济关键领域。拉美经济结构具有多样性,有些国家以初级产业为主,有些国家则在工业、科技领域具备较强实力,“这些国家有机会将对华合作提升至更高水平,包括将技术议程纳入合作框架。我始终认为,构建拉中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需要长远眼光、区域一体化思维,并将技术合作作为核心议程”。

中国与阿根廷虽然远隔千里,但这阻挡不了两国的民心相通。欧尔蒂斯告诉记者,他在与中国同事多年的合作中发现,两国人民在价值观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对朋友和家庭的重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共性构成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共享这些价值观是重要的资产,我们应基于共同点构建友谊”。对于阿根廷与中国在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通过增加人文交流来增进理解,这将缩短心理距离,助力搭建阿中紧密关系的桥梁”。

【环球时报赴拉美特派记者 林小艺 张婷鸽 单劼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