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參議員轆遜(Panfilo "Ping" Lacson)于8月23日週六聲明,在有問題與“幽靈”防洪工程爭議中,參議員也不能免除嫌疑。
轆遜聲稱其同僚參議員與眾議員均曾在國家預算法案中提出追加預算或修正案,因此,他多次呼籲預算程序應保持透明。
他在接受DZRH廣播電台的採訪時表示:“我並非僅指眾議員。參議員也可能為此類工程提出追加款,甚至從‘資金提供者’或追加款提案獲分的防洪工程費用之25%份額中獲利。”
在另一次採訪中被問及是否有參議員涉及爭議工程項目時,他回應說:“我如此表述:可能存在與問題防洪工程有關聯的參議員與眾議員。”
當被問及為何迄今未有具體參議員被牽連至此醜聞時,轆遜表示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指名道姓並不妥當。他說,必會在掌握堅實事實基礎後才公開結果。
轆遜指出,參眾兩院議員均可基于各自動機提出預算追加款。其動機可能涵蓋協助選區民眾、兌現競選“承諾”,乃至通過個人追加款(法律術語稱為修正案)獲取佣金中飽私囊。
他補充,提出基礎設施項目追加款的立法者可能擁有選擇工程承包商的“權利”。
他表示:“當你提出追加款時,你就享有索賠權、特許權或選擇承包商的權利。”
轆遜指出這正是他長期爭取預算程序完全透明化的原因,包括將提出預算修正案的議員姓名列入正式記錄。
這種完全透明化的做法(公開追加款提案人身份),不僅能讓公眾瞭解稅款流向,更能對那些為有問題項目提出追加款者產生威懾作用。
他說:“如此便能更輕易將問題或幽靈工程追溯至提出追加款的眾議員或參議員。”
轆遜表示,若未實現預算完全透明化,助長武六干省第一區等地的問題與幽靈防洪工程背後系統性和組織化腐敗的“傲慢心態”將持續下去。
他直言:“這就是傲慢。參與腐敗者變得過度自信,以致無視公眾的看法、意見和需求。他們為滿足貪慾而對公眾視而不見,由此產生幽靈工程使所有參與者獲利。”
但轆遜也寄望于公眾對此議題的關注度提升,能促使他們向當局舉報異常現象,包括透過“向總統舉報”網站。這正是他在8月20日特權演說中所指的更大挑戰。
他總結道:“我希望最終的結果是大魚被追究責任——起訴、審判、定罪及監禁,以杜絕效仿行為。只要存在鑽制度漏洞者,就會有人效仿他們的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