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泰国的强力措施与中国政府的持续施压下,缅甸境内多个地方武装组织纷纷采取行动,大规模抓捕并遣返电诈人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打击行动的背后充满着虚与委蛇,各方势力的态度耐人寻味。
BGF的“解救行动”:压力与算计并存
缅甸克伦边防军(BGF)是目前对电诈园区打击力度最大的地方武装之一。根据官方数据,BGF已在妙瓦底多个园区解救了不下5,000名中国公民,但截至目前,中国方面仅接收了600余人。据报道,第二批中国公民的遣返人物已经完成,第二批约遣返1,439人。
根据最新的根据克伦邦边防军(BGF)的数据,至今已累计撤回了2,051名中国人。
只不过早前说3月13日至14日会进行第三轮遣返,预计将遣返810人。但是却还不见动静。
倒是佤邦司法委员会,在今天,于孟连县勐啊口岸正式将16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分子和2名中国籍违法分子移交给中方。
但仔细算算,就算第三批遣返完毕,也至少还有近2,000人滞留在缅甸。这些人在缅甸滞留期间的生活、何时才能被遣返回国,都是未知数。
BGF内部官员Naing Maung Zaw坦言,长期看押这些电诈人员,对BGF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为此,他们不得不不增派2,000名安保人员以维持管理秩序。
另外,这些被关押的人,每天光是餐饮、电力等基本开销就高达2亿缅元(约69万元人民币),而中国公民的每日人均费用约3万缅元(约104元人民币)。
然而,电诈人员的处境远比数字更残酷。
根据滞留在妙瓦底督导局的中国人投稿,他们每天被士兵控制,食物短缺、物资昂贵、卫生条件极差,甚至遭受武装人员的虐待。更甚者,当有人因焦虑与士兵起冲突时,士兵直接上膛持枪威胁,并用棍棒与电棍镇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恶劣”!
BGF当前的行动,看起来像是“全力打击电诈”,还发声明让各国把自己国家的公民尽快带走,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苦肉计。遣返进度的缓慢不仅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谈判筹码,或许正是为了在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面前换取更多利益。
试问,5000人的遣返,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大数目吗?并不是!中国不缺关押这些人的硬件、也不缺关押这些人的经济条件,而且中国近几年都是严厉打击跨境电诈犯罪的,没有理由对于这么多嫌疑人置之不理。唯一的可能就是,BGF也不想那么快把人放完!如果把人放完了,就相当于手上没有了“人质”,反而招来武装打击怎么办?
所以只能一批批放,一点点放。第二批还1400多人,第三批就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了。
PS:根据媒体的报道,菲律宾目前也计划在未来2-3周遣返一些POGO从业人员,里面中国人估计不少于一半。可怕的是,其中一些人正在接受透析治疗,部分人还确诊感染了艾滋病(HIV)。 如果把这些人遣送回国,那真的是送了一个个定时炸弹回去啊!
DKBA的“两面手法”:驱逐中国人,另建新园区
相较于BGF的“表面合作”,缅甸民主克伦佛教军(DKBA)的做法更加直接:既不大规模抓人,也不配合遣返,而是“驱逐+重建”双管齐下。
2月9日,DKBA发布声明,下令所有中国人必须立即离开他们的管辖地区,并承诺会加强巡逻,阻止中国人再度进入,同时警告任何违反命令的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看似正义凛然,但DKBA的真实意图却不言自明——他们根本就不想彻底根除电诈产业,而是在缅泰边境另起炉灶。
据传,缅甸Phaya Tong Su电诈地区已有2万名从妙瓦底逃来的中国人,且想进入该地区的人需向埃万上校支付每人10万泰铢的路费。
在这里的中国“老板”不仅随身携带手枪,还以每人每月薪资8000泰铢的薪资雇佣了DKBA士兵作为私人保镖。
要知道,DKBA士兵的月薪仅有1500泰铢。
且该地区看守制度相当严格,负责看守的DKBA士兵会每月轮换一次,以防建立势力或协助被困电诈受害者逃跑。
更重要的是,早前2月份,中国政府要求逮捕藏匿于缅甸水谷沟的10名中国灰产团伙头目,并将其遣返回中国,但至今无进展。而且其中9人已逃至Phaya Tong Su!DKBA还把价值数亿泰铢的土地出售给了他们,继续搞电诈!
根据最新情报,DKBA正在距离Phaya Tong Su电诈地区附近15公里的Zeenapin地区,建设新的电诈基地,其规模令人咋舌!
据媒体披露,沿A2公路左侧已被砖墙围起,占地超过40公顷,约相当于560 个标准足球场!这里的的土地已被平整,预计将用于建造住宅区,以容纳从水谷沟和Phaya Tong Su迁来的中国灰产人员。
大型发电机已经安装到位,就等这波抓捕风声过去以后,电诈团伙将迁入此地。该地区到妙瓦底,只需要4个小时车程!
该地生活设施齐全,加油站、医院、粮仓、餐饮等配备一应俱全。虽然还有部分区域仍在建设,但核心运营框架已经成。型附近一公里处某地,还被传是DKBA武装部队的基地!
总而言之,这些中国灰产团伙头目遣返中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DKBA的策略也很明显:与其和中国合作遣返电诈人员,不如换个地方继续经营。他们的声明看似是在维护秩序,实则是在重新洗牌,将老窝清空的同时,为新的诈骗基地腾出空间。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BGF表示要将水沟谷打造成旅游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少人看了都吸一口冷气:谁信啊?谁敢去?!
缅甸势力复杂,打击电诈难以根除
缅甸地方势力错综复杂,而电诈产业背后的利益链条更是盘根错节。无论是BGF还是DKBA,其态度表面上都“积极打击”,但实际上,电诈带来的经济利益、人员牵连与权力分配让他们无法真正痛下杀手。
1.钱的诱惑:
电诈行业每年创造的利润数十亿美元,即便在战乱频仍的缅甸,这也是无法忽视的财富。
参与其中的不仅仅是地方武装组织,缅甸政府军内部也有人涉足,甚至缅甸东北军区的多名军官因涉入电诈而被拘留调查。
比如上文说的新电诈基地附近,按照惯例,只要有油罐车经过此路,无论进出都要支付3000泰铢。而这些钱,KNU分得40%,埃万上校领导的DKBA分得40%,缅甸军方分得20%。
2.权力的较量:
各个地方武装组织都试图在电诈产业上分一杯羹,即使公开表示支持打击,私下却各自盘算如何继续获利。有的是希望借此交换对自我有利的条件,有的是希望借机会打压其他势力,企图“黄雀在后”。
例如,去年8月缅甸东北军区失守后,政府军在孟崖重新集结,而该地区正是缅北电诈转移的重要落脚点。
3.人性的黑暗:
被解救的电诈人员多数是被骗入园区的普通人,但在这场国际博弈中,他们的命运却成为了各方讨价还价的筹码。
BGF“看押”这些人不仅是负担,也是资本,只有当遣返工作符合他们的利益时,才会真正推进。
结语:缅甸的电诈黑幕,不会轻易落幕
中国、泰国、缅甸三国政府近期召开了联合打击电诈的部级协调会议,强调要加大力度铲除跨国电诈犯罪,并建立常态化的国际执法合作机制。但现实是,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BGF的“演戏抓捕”暴露出遣返进度缓慢、管理混乱的问题;
DKBA表面“强硬”驱逐中国人,实则在秘密建设新的诈骗基地;
缅甸政府军内部同样有涉诈人员,甚至地方势力之间因电诈利益互相勾结。
对于缅甸来说,电诈产业既是毒瘤,也是“提款机”,而这场“打击”行动,或许只是各方势力的又一次利益重分配。彻底清除电诈?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利益的天平失衡之前,缅甸的电诈黑幕,仍会继续上演!
这不,有网友爆料,说泰国要恢复妙瓦底地区限制的部分wifi网络!这就松口了!
后续情况发展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