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互动论坛 聊天灌水 当下华人在菲律宾的现状: 捐钱被嫌少,出力被质疑谋利,沉默被批冷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天前
  • 签到天数: 16 天

    14

    主题

    282

    伯币

    429

    积分

    韩国街菜鸟

    积分
    429
    发表于 昨天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菲律宾有数百万的华裔,虽然在人口总数中占比并不高,但在经济上影响力极大。根据多份财富榜,菲律宾最顶尖的10大富豪中,往往有一半以上是华裔,如施至成、陈觉中、陈永栽、蔡启文等。

    在教育、慈善等领域,菲华社团与企业家更是贡献良多,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人数比例。多年以来,华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菲律宾发展添砖加瓦。然而,华社的善举却总少不了一些“杂音”。

    比如,前不久商总在台风与西南季风引发的洪灾后,第一时间捐出100万比索赈灾,并承诺动员超过1,000万比索物资与资金投入救援。理应获得社会感激,却反遭媒体人拉蒙·图尔福讥讽为“打发叫花子”,甚至批评商总“摆拍作秀”。这番言论引发菲律宾网友群起声讨,力挺商总的善举。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华裔富豪蔡启文身上。他承诺自掏腰包免费防洪,愿意为大马尼拉疏浚水道,却被菲律宾学者质疑“是假慈善、真谋私利”,理由是疏浚材料可能会被用于布拉干机场工地。可是,这样的逻辑本身并不严谨。要知道,马尼拉防洪工程投入巨大,单靠几车砂石的“返利”根本无法覆盖巨额工程成本。按照这位学者的说法,难道蔡启文要自掏腰包投入数十亿比索,只是为了节省那一点点填料费用?

    显然,这种指责过于牵强。防洪疏浚确实能带来副产品,但就蔡启文的情况而言,那远不足以抵消工程支出。更何况,企业就算真的利用副产物再投入建设,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的方式,合情合理,岂能扣上谋私利的帽子?换句话说,即便有人质疑其背后存在商业考量,可以公开讨论,但不能因此就武断全盘否定“仗义防洪”对社会的实际价值。

    看吧,这就是当下我们面临的现状。当华人捐了钱,被说“小气”;当华人出力,被说“谋利”;当华人沉默,又被说“冷漠”——这样的舆论逻辑,难道不是把华人硬生生推到社会边缘?事实上,菲华社团在教育、医疗、救灾等方面的长期付出有目共睹,许多学校、医院、社会公益机构的背后都有华社的支持。但在舆论场中,华人善举却常常被曲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苛责。

    慈善的本意是解困救急、凝聚团结,但在菲律宾现实中却常常被裹挟进偏见与政治化解读。华人在菲律宾,无论是捐钱还是出力,总要面对比其他族群更多的审视与怀疑。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对慈善动机的争议,更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排斥。

    当一个族群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却仍逃不开“捐少了”“太做作”“别有用心”的指责,这样的社会心态,究竟是华人有错,还是社会本身出了问题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240

    伯币

    233

    积分

    Zzy新手村

    积分
    233
    发表于 昨天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中国人就是不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28
  • 签到天数: 1 天

    0

    主题

    57

    伯币

    56

    积分

    Zzy新手村

    积分
    56
    发表于 昨天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是行走的黄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51 天

    169

    主题

    1702

    伯币

    1772

    积分

    吕宋岛新人

    积分
    1772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事求是,明明白白,不坑不骗 联系Telegram:@AG8888881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