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综合韩联社、《韩国先驱报》等韩媒11日报道,韩美两国原定在10月庆州元首会谈后发布的《联合情况说明书》迟迟未能出炉,令韩国汽车业界陷入焦虑。业内担忧,若关税下调适用时间继续被推迟,韩国对美出口企业的成本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报道称,韩国总统李在明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上月29日在庆州举行会谈后,双方原计划在数日内公布联合文件,总结关税与安保协商成果。当时韩总统室政策室长金容范在记者会上表示,“两国协议的细节几乎已经敲定,文件将在两三天内发布”。然而,距会谈已过去两周,文件仍未出炉,韩国汽车对美出口仍被征收25%的高额关税。
韩媒指出,双方早在7月就首次达成关税削减共识,但3个月过去仍未落地。政策执行迟滞令业界信心受挫,汽车制造商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
据统计,韩国去年向美国出口汽车约143.27万辆,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00.43万辆,相当于每天近4000辆汽车仍需缴纳25%的关税。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韩美已完成谈判,但迟迟未落实的现实正侵蚀企业利润。
数据显示,现代汽车和起亚第三季度的关税成本分别高达1.82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454.1韩元)和1.23万亿韩元。受此影响,现代汽车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9.2%,起亚则减少49.2%。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金正宽本月4日在国务会议上表示,政府正推动将关税削减追溯至“提交对美投资基金相关法案的当月1日”生效。若程序按此推进,美方将把韩国产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并自11月1日起追溯执行。但韩美双方在适用时点上仍存分歧。韩国业内担忧,若执行时点被推迟,减税效果将被大幅削弱。
起亚财务本部长金承俊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即使从11月1日起追溯适用(新规),库存车辆仍已承担25%的关税,预计第四季度业绩难以出现明显改善,政策成效或将在明年才逐步显现。
韩国大林大学未来汽车系教授金必洙表示:“对整车厂而言,每一天的延迟都是巨额损失,零部件企业更是如此。将关税追溯至8月7日并不现实,至少应确保自11月1日起执行。”